西溪南再往南,便進入休寧縣了。其實我們是第二次進入休寧縣。上一次是去齊云山。不過,休寧的景點似乎不那么出彩。即便是道教名山,徐霞客兩度登臨的齊云山,也不是旅游的熱點。這次去的黃村、溪頭村也同樣如此。但是他們確實很有意義,很有代表性。
1 指示牌說,這里是蔭余堂
我們離開休寧縣城,往西南方向開去。在 237 國道邊,右拐進一條通往村莊的柏油公路。這里已然打造成旅游景區(qū)了。甚至《十二道鋒味2》便是在這開拍的。村中最知名的建筑莫過于蔭余堂了。
在村中廣場的南側,一幢二層現(xiàn)代水泥建筑旁,立著一塊牌子,上面寫道:中美文化的紐帶-蔭余堂(原址)。這就是他今天的全部。是呀,她現(xiàn)在在大洲彼岸美國碧波地·埃塞克斯博物館
。她是北美唯一的一座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。她的“祖屋地”其實在黃村?。
▼中美文化的紐帶-蔭余堂(原址)
2003年6月,蔭余堂終于正式向公眾開放,第一天參觀的人數(shù)就突破一萬。一直以來都頗受外國人喜愛。我們也難免會覺得奇怪,這座在國內都不受重視的老宅子,平移到美國,地位就如此不同?也算是老宅子,遇上伯樂了吧。
但這伯樂也不簡單,主人公就是這家博物館的中國藝術主管南希?波琳。她 1970s 就來過中國,在中央美院學中國藝術史。1985 年來徽州旅行,1996 重訪黃村,巧逢黃家后人打算賣掉蔭余堂。當然這只是故事的其中一個版本。但蔭余堂年久失修也是根本原因。
2 假如當時沒有被買走,倒塌也是可能的
1997年春天,蔭余堂就開始拆除搬遷工作了。2735個木構件、9000多塊磚瓦、972塊石片和其他所有的一切。都搬走了。用了將近 40 個國際標準貨柜。復原工作花了 6 年!
即使你只是把東西放閑魚上賣。也希望買家會善待你的東西吧。更何況是自己的家了。后來,蔭余堂第 36 代傳人黃秋華,去美國看到了他們的老屋。他說:“當時就覺得我們已經(jīng)穿越時空了,因為我們的房子在我的記憶當中已經(jīng)被拆掉了,這時候突然出現(xiàn)在我面前,我覺得非常激動?!?/p>
這種善待,比起 20 世紀上半葉的那些強盜要好太多了,那盜走的可都是精華。和蔭余堂類似的建筑,在徽州大地上確實太多了。假如沒有被賣走,倒塌也是大概率的事情。黃山市文物局局長胡榮蓀就承認,民間買賣在客觀上保護了古建筑:“早些年政策尚不完善時,流失建筑的比例大約是千分之幾,和原地倒塌的比起來算是極少數(shù)了。”
畢竟那是 1997 年,我們剛開始追趕世界的經(jīng)濟?,F(xiàn)在經(jīng)濟好些了,竟然也有人提說:如果我們再把她買回來,要花多少錢?
3 蝙蝠把老宅當家,也沒人來管管
來黃村,最重要的看點,其實是這座建于明末的進士第。三間三樓彩色的門樓、用于雕刻的赤紅色的石材,如同獅爪般的柱礎,還有白墻青瓦、減柱造、七踩斗拱都讓我們印象深刻。還有在后天井的垣墻做個假門樓,有“四進變五進”的效果,也是挺有意思的。
▼黃村進士第,明代,國 7
更深刻的,還有這里的蝙蝠!不知道是出于哪種原因,似乎還有意打開一條通道,讓蝙蝠能直接飛到最后面那進。這些蝙蝠,就筑巢在幾乎見不到光的房間里。成群的蝙蝠哦!現(xiàn)在想想都覺得不舒服。黃村其實也是有旅游開發(fā)的,甚至連電瓶車都準備好了。教育大家黃炎培都來這里考察過。曬秋這種常規(guī)配置也有,但多個房間都住著蝙蝠,確實罕見。
之前在日本京都旅行時,他們木構建筑的屋檐部分通常會有一層網(wǎng)罩著。我猜想是不希望鳥兒在上面筑巢吧。而我們就這樣聽之任之。
文物保護首先肯定不是錢的問題,雖然他很關鍵,但意識更加重要。這些東西在我們看來,是否是需要堅守的底線。也是在 1997 年,安徽省就頒布《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》。規(guī)定 1911 年以前“具有歷史、藝術價值”的民用建筑均在保護之列,未經(jīng)政府部門批準,不得拆除或買賣。當然現(xiàn)實情況沒那么理想。
4 功能不再,終究進入博物館
離黃村不到 10 公里的溪頭村,有一座三槐堂。同樣是明代建筑,但這里是開間多柱子多天井多。開間達到 11 間,精致的木雕遍布梁架、穿斗架、履水椽、枋軒頂、外檐鋪作、角替、叉手、平盤斗。由于柱子很多,堪稱“滿堂柱”。沒有了隔墻,只有這些柱子,有種“木柱森林”的感覺。就像只有骨架的標本。這還挺適合觀摩宅子架構的。是更為徹底的“徹上明造”。
現(xiàn)在這里也改成展覽館了,不過,也就幾塊破舊的展板而已。這種現(xiàn)象也真不少。畢竟能拿來參觀的宅子多半也不再住人了。像宏村西遞這些完全靠旅游就能保護的村落,村民都還住在屋里。我覺得這才是最好的保護。
但是,老宅子住著并不舒服呀。前面說的其實都只是城里人想看的。要不然,你可以來住幾天原版的老宅子試試!也有少許改造過的老宅子,只不過維持了外觀而已。甚至還有很多仿古建筑,不斷在新建中。有其外表而已,內里完全不同了。但這卻是新時代的建筑。
要說根源,那是延續(xù)了幾百年的生活方式在改變。老宅子不適應了,跟不上節(jié)奏了。所以他們最終都會變成博物館、展覽館。
附:行程日志與駐車信息
??/??周三:休寧同安堂、胡開文墨店、珰金牌坊
??/??周四:中國狀元博物館、溪頭三槐堂、黃村進士第
對旅行、房車旅居等話題感興趣的朋友,
點個關注再走喲。
也可以分享給您親愛的小伙伴
或者動動您的小指頭,收藏、點贊 ??